——祝枝山草书艺术欣赏
■蔡云辉(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会员)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明代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诗人。他和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四人,时人并称“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一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后寄情翰墨,以此遣怀,他师承极广,风格多样。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氛围浓郁的苏州,书学生涯从小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根基甚为深厚。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两位书家是中明的代表人物。
祝枝山的《赤壁赋》以情驭笔,随情流感,跌宕起伏,龙飞电掣般一挥而就。以长线条和点的运用来表达激越的情绪和撼人的气势,在长线条的运用上,祝枝山多取黄庭坚长线条跌宕绵延之势态,而少了“船夫荡桨”般的提按和律动,穿插避让,结体雄奇,大小正侧……既有张旭的横撑,又有怀素的圆转,同时还有黄山谷夸张的点线结合。《赤壁赋》第四行“清风”二字,清字右部连贯风字尽量伸展外部的长线条,字形横向取势,有的是左倾或者右倾。再看“下江流”三字,所有笔画用了16个点来表示:疏疏密密,大大小小,点如鼓乐,相互照应。与线条的对比触目惊心,通篇给人的感觉是钟鼓齐鸣,丝竹并奏,犹如各种乐器的交响。
祝枝山的《太湖诗卷》在创作上变化多端,时间性和空间性都极为强烈。单字孤线和直线的穿插,楔入迎合以及空间开合节奏紧密,基本上也是单字草写,他力求画过弧线和直线的穿插来增强时间感和空间感,并通过单字偏旁部首的左倾右斜来获得横向空间的张力,其草书的时间性大大让位于空间性。因此祝允明的草书中,单字恣纵之间的相互消解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体中庸,使其作品透着奇异特质,隐隐有“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意味。
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他认为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性情与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功力。缺一不可,只有“性”、“功”双修,作品才能更为实在的显露“神采”。
祝允明五十岁之后,仕途仍未如意,不被朝廷录用,他变得焦躁不安、痛苦异常,因此时而纵酒消愁。51岁时作了《闲居秋日》诗,其中有句“浮生只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焦躁矛盾的心境跃然字里行间!这些诗句被他以草书的形式写了好多遍。在他53岁那年,痛苦、烦闷几乎到了极点。这从他的草书中可见一斑,下笔纵横捭阖,跌宕奇险,汪洋恣肆,气势豪迈。
祝允明的作品被誉为中明草代绝品,甚受时人推崇,当时民间一度流传“唐画祝字”。
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