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进电影院看了最近大热的暑期档影片《抓娃娃》。
这部电影讲述的一个土豪家庭为了让孩子今后能够继承家业而展开一系列培养孩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马继业原本是一个胖乎乎的娃娃,从小锦衣玉食,被养得胖乎乎,过着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可是,马继业的父亲作为一名从贫困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土豪,意识到这种情况不可持续,想通过营造一个贫困的环境来锻炼孩子,让他在贫困环境中不断成长,最终进入梦想当中的清北大学。
于是,马继业的父亲精心设计了一整套的“抓娃娃”规划,组建了一个规格颇高的班底来助力孩子的成长,这个班底里有著名教育家李老师,还有数学、物理、英语、历史等各个科目的老师。
这些老师们住在马继业父亲老宅子里,每天扮演各种角色来培养马继业各方面的能力,马继业每个成长的印记都被安排得十分妥当。
通过精心培养,尤其是以“越是贫困,越是要发奋图强,改变命运”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下,马继业不负众望,各方面都成长为佼佼者,不仅学业优秀,品德也十分高尚。
但是,临近高考前夕,马继业却越发自己的人生被控制了,逐步感觉到自己的周围一切都不是那么真实存在。
于是,他从心底想摆脱这种无形的束缚,提前从高考语文考场中出来,回到家中,发现了自己被父母精心安排设计的一幕。
影片的最后,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马继业第二年继续参加高考,考出705分的成绩,但最终没有选择读清北大学而是读了他一直热爱的体育大学,不过他内心质朴善良却被深深印在了脑海里。
如果从电影观看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确实笑点十足,有很多个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和包袱,时不时会引起全场大笑。
因此,单纯论笑点和电影拍摄的初衷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给当下火热的暑假带来了一丝欢声笑语。
不过,这部电影反映出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现实生活,也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了。
平心而论,我们这一代人,但凡是农村里成长起来,走出大山上大学的人都十分清楚,当年的贫困环境确实给了我们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但贫困的苦难环境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子女教育了。
因为我们当下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贫富差距比较明显,即便是在高校工作的双职工家庭,都不敢说自己是中产阶层,仍然属于非常普通的家庭。
因此,对于我们这一类普通家庭而言,已经算是贫苦环境了,再去给孩子进行苦难教育,已经大可不必。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周围的人群以及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多样化、群体化、立体化的世界,只有让他们去感受世间的美好,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
因此,我认为更多地要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教育,而不是苦难教育,至少我们这一辈吃过的苦,绝不能让孩子再去经历一次。
前不久,我回老家一趟,看到支离破碎的农家老宅和稀稀疏疏的房子,以及年迈的长者,不免心中一阵酸,真不敢想象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原先上学的路,现在两边已经长满了杂草,俨然一副山野小路的感觉,如果是现在让我像当年一样走路去上学,肯定会被吓退。
也许正是经历了当年的贫苦才能走得出大山深处,才能看得到外面的世界。
对于我们的下一代孩子而言,原来的苦难生活已经彻底翻篇了,再穷再苦都没有当年的苦了。
但是,相比于其他富裕家庭而言,普通家庭的孩子依然算是在贫苦环境中磨砺了。
因为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走到罗马。
正如前不久我的一位老同事发出感慨说,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每一步都走得很顺,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到点就提拔,职务晋升快、学历提升快、职称评定快,成为典型的“三快干部”,归根结底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起点不一样。
而这种起点就无异于富裕与贫苦的环境的差异,有基础的人他们有各方面的保
驾护航,而普通家庭的人,即便是当今条件之下,也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硕果。
因此,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我们所处的环境本身就是贫苦了,没有必要再给孩子贫苦环境去锻炼成长,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造出生在罗马的条件,再不济也要让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奋斗,而不是像我们一样白手起家。
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在普通家庭环境下发奋图强,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上一篇 考研英语长难句|Day15
下一篇 推动学校体育设施有序开放